2019-10-15 14:39:28
承載濃濃深情,穿越歲月光陰,看著相框里的那一幅幅照片,往事仍舊如新。那是令人懷念的時光,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里,沉淀著市政人拼博進取的過往,浸潤著市政傳統(tǒng)文化和美德的動人故事。年華雖已老去,但那份深情卻似酒歷久彌香、愈發(fā)醇厚。
在這張泛黃的老舊照片上,老師孫毅眼神充滿關(guān)懷,手把手地教導著一年級的孔慶偉擺弄教具上的珠子。小朋友神情專注,微微張開的嘴巴似乎急切著想解開教具上謎題。
照片上平凡的一幕,勾起了孫毅的當年任教的回憶。四十七年如彈指一瞬,而那個地方他始終銘記于心。那個地方就是照片的拍攝地:給排水處子弟學校。
同學們在鐵路中學校門口合影
在湖北省襄陽市老城中心,在有著城市客廳美譽的人民廣場北側(cè),有一條寬不足10米、長度800余米的星火路。星火路20號就是如今公司的老機關(guān)所在地,老機關(guān)斜對面的何家臺巷子盡頭,公司三角線家屬院的后面就是原來子弟學校的舊址,如今為襄陽市大慶路小學分校。
1969年10月,根據(jù)焦枝鐵路線建設(shè)的需要,鐵道部第四鐵路工程局給水隊從內(nèi)蒙古包頭遷至湖北省襄樊市。至1971年,給水隊、建筑隊、機筑隊合并稱為建筑處。在當時全國企業(yè)辦社會的浪潮下,1972年6月籌建建筑處學校,9月正式開學,建校初期含小學和初中師生不足200人。
建筑處學校七七屆五(一)班畢業(yè)留影
隨著學校的不斷發(fā)展,1981年,中鐵四局給排水處、建筑處、機筑處三家單位的子弟學校在星火路集中辦學,迎來了建校以來的輝煌時期,學生人數(shù)從建校的不足200人發(fā)展到了近700人。學校設(shè)立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學樓從建校初期的一棟二層小樓又陸續(xù)新建了兩棟四層樓,此時的建筑處子弟學校和二汽儀表廠子弟學校、大棉紡子弟學校并稱為襄樊市的“三大子弟學校”。
由于時代發(fā)展和企業(yè)的改制等原因,合并的學校又陸續(xù)分立,導致生源不斷減少。1990年,給排水處子弟學校停辦了高中部, 1998年停辦了初中部,學校進入了緩慢發(fā)展的階段。2003年,學校決定停止招收一年級新生,到2006年僅有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3個班、15位老師、70余名學生。
星火路學校
2011年,隨著地方教育規(guī)劃和資源整合的發(fā)展,星火路小學被并入大慶路小學。
40多年來,子弟學校從無到有,從二層樓到二棟四層教學樓,寬闊的大操場,學生從不足200人到近700人,離不開馮增、張玉蘭、孫樹林、張順義、常守成、潘文成、左元彪、賈葵、張?zhí)m田、彭慶豐和王志強等歷任校長和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是他們將市政人的拼搏精神和教師的奉獻精神完美融合,才能夠克服艱難困苦辦學育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人才。
老教師合影
歷史的腳步聲從沒停歇。子弟學校經(jīng)歷了創(chuàng)校起步、發(fā)展壯大、縮小規(guī)模再到移交地方的歷史變更,學校也已經(jīng)易名,但是1972年以來由我們給排水教師職工點燃的一把教育的薪火將會永遠的傳承下去。
現(xiàn)大慶路學校操場
今天,校園里依舊書聲瑯瑯,昔日的教學樓被粉刷一新,水泥操場覆蓋上了塑膠草坪,高大的法桐繁茂成蔭,留在“給水人”腦海里的也依然是親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難忘的記憶。